速写对于一个绘画的初学者来说,首先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的训练,是造型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画速写既能提高作画者准确迅速的造型能力、敏锐的观察力、组织画面的能力,也能表现出绘画者的天赋和艺术灵性。各大艺术院校一直都将速写作为入学考试的一门必考科目,以测试考生这方面的基本功。
目前,学生为了在考试中获得较高的分数而进行的速写的练习普遍带有功利目的性。以高分为导向使速写本身具有了程式化的倾向,大多数学生只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强化训练,根据几本速写书依样画葫芦,一般处在用机械的方法程式化的描摹对象的状态,形象面貌千遍一律,很难把握和表达对象的本质特征,速写本身具有的感人的生动性在这里消失殆尽。以应试的目的速写,学习目标肤浅,极易养成了许多不好的习惯,更谈不上有创造性的发挥了。
针对这些现象,每一个初学者,务必端正对速写的学习动机,从一开始就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速写无论对于从事造型艺术的还是设计艺术的人来说,都会伴随着一生。就设计而言,现在强调的创意手段就与速写有着极大的关系;对于从事绘画专业的人来说,速写更是创作的准备。所以,对于初学者,树立正确的长远的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二、以记录生活为目的
许多有实践经验的画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写生、采风都会带回一大堆照片,回到画室,却很难找出几张对自己的创作有用的照片。这是因为照片只是将所见到的人物、场景缩小到有限的图片上,许多生动的小细节在图片缩小后已经无法被感受到了。而速写则不同,画家对于场景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再创造,速写作品表达了生动的现场对画家情感的触动。而且每一张速写的完成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一定的时间里,画家可以很认真的细致的观察被画的对象和物象,将最动人的审美细节深深的印在记忆里、头脑中,即使是事隔多年再翻看原来的速写,也可以迅速的回忆起当时的许多情景。而面对百分之一秒拍摄的照片,这种机械的记录就少了许多对创作至关重要的情感因素。所以,反映生活的速写可以根据个人的情趣、爱好来进行,也可在速写旁配以适当的文字,这样的速写可以随时随地随意的进行,若干年后,可以从中感受到的许多宝贵的东西,就这样被看似不经意的记录下来了。如七十年代的阳泉工人的“速写日记”形势,现在看起来,仍然可以发现许多闪光的东西。以记录生活为目的速写的关键是要能做到持之以恒。
三、以收集素材为目的
我们在进行某幅作品和某一系列作品的创作时,必须先要进行有目的收集相关的创作素材,除了必要的拍摄一些图片以外,速写应是收集素材的主要手段。做这一类的速写少了些随意和自由,多了些计划性和对象性,可以先有一个文字类的提纲,再依据提纲分类进行有针对性的速写,如:人物类、景物类等等,尽量做到严谨、详实而细致。如:1957年著名画家程十发为创作连环画《召树屯》到云南地区写生,许荣初、许勇、顾莲塘、王义胜为创作连环画《白求恩在中国》到白求恩生活过的山西、河北、陕北一带写生。周思聪为创作《人民和总理》到地震灾区唐山写生。李伯安为创作长卷国画《走出巴额嘎拉》到四川藏区写生。现在有很多画家在创作某一题材作品时都亲临生活去体验、去感悟,用速写收集大量详实的、生动感人的第一手资料。将这些运用于创作,才能够使赋予作品浓厚的生活底蕴。